编辑:说道规划 时间:2024-12-05 10:31:58 阅读: 100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田园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要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中挖掘休闲和旅游可利用元素,设计多样化游憩游乐游赏机会。从休闲生活——精神消费属性的立场来看,大致可从六个方面来设计
发展乡村旅游,要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中挖掘休闲和旅游可利用元素,设计多样化游憩游乐游赏机会。从休闲生活——精神消费属性的立场来看,大致可从六个方面来设计:
“三生”资源休闲和游憩机会利用分类(生活类)例举:
生产资源中的“衣”,就是在劳动中的工作服。我国农村,是家庭为单位分散耕作,对服装不讲究。那些由公司经营的规模化农场,或者是拓展了第三产业,需要随时接待游客的农场,就会跟工厂和现代公司一样,要求统一着装。这就是正儿八经的工作服,往往是脏兮兮的,不太讲究。乡村生产资源中的工作服,在休闲游憩的机会中,可以利用做营造场景感,增加仪式的道具。给消费者创造“农夫秀”“牧童秀”“渔民秀”的机会。比如成都市郊“凡朴农场”的东欧农夫秀;台北市头诚农场推出的“一日农夫秀”就做得很成功。劳动工作服在休闲游憩产品中的功能不是“用”而是“秀”。因此,需要干净整洁,尺寸合身的色彩、样式,有挑选机会,抉择自由。
乡村生产资源中的“食”,不是家庭日常的“伙食”,而是在工作场景中的特殊的“工作餐”,或者旅行途中的干粮。如山西的饼、新疆的馕、陕西的馍馍、山东的煎饼、黑龙江的冻饺子、南方的罐罐饭等。本来,干粮或者工作餐是日常生活中应急工作所需的无奈之举,并非是营养佳肴,美味特餐,可对于异地游客而言,就成了难得的一次经历。满足了游客“从未有过”“难得一回”的猎奇诉求。故而,在当地人看来“不是东西的玩意儿”饼啊,馕啊,馍馍啊,煎饼啊;冻饺子啊,罐罐饭啊之类,目前成了旅游地的宠儿,是有道理的。
乡村生产资源中的“住”,不是日常生活所需的住所,而是工作需要的临时住所。如山地的人形窝棚、支高架的敞蓬子、西北高原的地窝子、蒙古的帐篷。
乡村生产资源的“行”,牛拉车、马拉车、鸡公车、麻麻车、拖拉车、雪爬犁等。乡村生产资源中的特殊的“住”和“行”的形制和方式,非日常惯见,是城市少有。稍加变通,改变,就可以转变为休闲旅游的项目乃至吸引物。如台湾卓也小屋的谷仓房、内蒙的酒桶屋、台湾飞牛牧场的拖拉车、某乡村的煤油桶桶火车、黑龙江雪乡的雪爬犁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乡村旅游吸引物。
乡村生产资源中的“育”环节,在乡村生产的劳动过程中,知识教育和技术传授往往是父传子受,师传徒授。这个过程就是乡村生产技术的传承过程。它包含了乡村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生产智慧的普及和传承。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学类产品的主要内涵。对于新一代少年儿童而言,他们的环境和人生经历远离乡村,隔绝乡土,对乡村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有吸引力的。尤其是蕴含着生产知识、生产技术、生产智慧的奥妙,对于好学上进的少年儿童,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只是对于研学活动,而非生产活动而言,需要遵循“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原则,方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与主动。可以利用包装成休闲旅游项目。如赶羊秀、赶鸭秀、喂鱼奶瓶、喂鱼羊、鸟、鸡等。
乡村生产资源中的“乐”,也就是劳动期间,劳动过程的娱乐。以激发劳动热情,缓解疲劳和寂寞。如薅秧歌(舞)、薅草锣鼓、打夯歌(舞)、轿子子歌(舞)。娱乐,无论在休闲,旅游哪种场景下都是得到主张的。是乡村旅游的标配。生产场景中的娱乐,各种劳动号子,劳动歌谣,内容丰富,形式特殊,对游客很有吸引力。
基于旅游地和客源地,或者城乡之间的差异,“两地(城里和乡下)”生活还是区别明显。无论是生活环境,建筑形制、生活内容、生活习惯、信仰禁忌、娱乐游戏,都是城乡有别,一地一风情。
传统乡村生活中的“衣”,相对朴实,本真而务实。大东北的貂皮大衣花棉袄、江南人的丝绸布料花旗袍、维吾尔族的黑白搭配绣花裙、藏族人的勒规(劳动服饰)、赘规(礼服),扎规(武士服)都是地域分辨明确,民族特征突出,身份感极强的游憩可利用资源。如成都凡朴农场开发的东欧农夫秀、各地花海提供的旗袍秀皆属此类。对传统乡村生活中的“衣”的利用,让游客享受“换装”的乐趣,暂时获得地方身份的认同,也可以收获新鲜的乐趣。
传统乡村生活中的“食”,当地新鲜的、在地的、民族的、家庭的。品新尝鲜,是城里人下乡的基本诉求。再赋以地方特色,民族风味,家庭个性。如侗族村寨的百家宴,苗族街巷的长龙宴、东北林区的百鸡宴、海上民族的全鱼席。一方一味道,一家一特色,就让乡村旅游的“食”,更有吸引魅力。
传统乡村生活中的“住”,地域性强,民族性强,家庭个性也强。是旅游休闲可以利用的好资源。傣族竹楼、蒙族酒桶屋、陕西窑洞、三门峡地坑院、黑龙江雪窝子等。当现代城市建设越来越摈弃地方传统,游离民族习性,追求工业化的无差别简洁风。长期相伴,难免视觉疲劳,审美休克,偶尔下乡转转,一乡一风情,乡乡大不同,这是吸引城里人目光和脚步的基本资源。
基于城乡之间的环境差异和生态条件,很明显,城里和乡下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存建立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其生存环境是适宜人类生存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贪欲过度了。在加速和增量向大自然索取,导致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地下水下沉、物种消失、空气、水质、噪音污染等。破坏最严重的,当是集中在人类引以自豪的城市,大城市。广大农村,其破坏相对要轻一些。所以,作家冯骥才曾经痛心地呼吁:“城市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别再糟蹋乡村了”这种城乡之间生态条件的差异,构成了对城里人的吸引力,地貌丰富,美景处处,视野广袤,生物多样。
从生态资源的立场来看,旅游,休闲可利用的大致有:
衣——乡村生态资源中的“衣”,就是用天然材料,就地取材,做成特殊用途或游戏用途的“衣服”。乡村孩子捉迷藏和军事游戏编制的“叶冠”或“花环”,用芭蕉叶或竹叶做的时装秀,用稻草、竹叶、柳树枝、玉米杆做的伪装衣,用稻草、麻须、棕树皮自己搓的草绳,用棕树叶子做的草鞋、拖鞋。
食——乡村生态资源中的“食”,就是用在野食材,就地取材,做成野味土味别致的“野食”,土匪鸡、火烧黄鳝、采野果子、摘野菜、烤昆虫等。
住——乡村生态资源中的“宿”,就是利用天然条件,就地改造,做成野趣十足,亲近自然的“野宿”。湖北苏马荡的崖洞居、川东山区的人字窝棚、陕北高原的土窑洞、东北雪原的地窝子等皆属。
行——乡村生态资源中的“行”,就是利用乡村天然地理条件,简朴的交通方式,开发成生动有趣的“野行”。田野跑酷、山区徒步、山林穿越、撑杆跨溪、藤条攀爬、过水溜索、马(牛)拉车、雪爬犁、滑轨车、鸡公车等。
育——乡村生态资源中的“育”,就是农民在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代代传承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智慧。重点在“食育”。有关饮食的教育。包括食材、食安(食品安全)、食用(烹饪知识)、食养(食品营养)等的教育,如:一日农夫秀、田间体验劳动、劳动竞赛活动等。
乐——乡村生态资源中的“乐”,就是乡间娱乐和乡间游戏。田间游戏,如:竹叶船、竹蜻蜓、苕藤项链、荷叶雨伞等。
以上种种农村资源,皆属于乡村特殊场景中的特殊用途,特殊呈现。与城市日常惯性生活场景相隔膜,对游客而言就是新奇,新鲜,容易激发好奇心和新鲜感,乡村旅游设计就是要利用这种异形,罕见的资源,开发成吸引人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