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读

国家文化公园是是以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目标,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的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

国家文化公园囊括的业务范围

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景区、度假区规划

  • 度假
  • 旅游休闲街区
  • 娱乐
  • 文化体验
  • 研学
  • 交通方式
  • 乡村旅游
  • 演艺活动
  • 博物馆
  • 纪念馆
  • 遗址遗迹
  • 非遗展示传承
  • 文化旅游复合廊道
  • 历史文化街区

特色公园

  • 接待
  • 文化体验
  • 游憩
  • 购物
  • 科普等

文化旅游复合廊道

  • 观景台
  • 景观小品
  • 游憩空间
  • 营地
  • 道路
  • 驿站、停车场
  • 植物配置
  • 标识系统

历史文化名城

  • 历史文化名镇
  • 名村和街区的
  • 提升规划
  • 整改、业态植入

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源于国家公园

1872年美国国会批准设立了美国第一个、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公园,即黄石国家公园。

自黄石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全世界已有两百多个国家设立了国家公园。

世界
国家公园
源起

2008年,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现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

2014年批准了浙江开化和仙居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园的、试点。

2021年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中国
国家公园
  • 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且国民认同度高。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 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 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长征:翻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崭新篇章;

    大运河:纵横三千里、绵延两千年,是流动的文化,平衡了东西,调和了南北,兼济了天下;

    黄河:“母亲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文化”是内在灵魂。无论是长城、大运河,抑或长征、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不同的地域性文化认同圈提供了一个统一而宏大的文化符号,具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包容性,将沿线众多文化子系统中的文化符号有机联结起来。

    国家文化公园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亡绝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是维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精神纽带。

  • 保护资源和提供公益服务是公园的主要使命,要保持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为大众提供了解体验、感知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游憩、研学机会,同时鼓励公众参与。

    经营开发只是为完成公园使命而采用的手段,并不以创收为主要目的。

国家文化公园---中华民族超级大IP

长城——民族脊梁

黄河——根和灵魂

大运河——流动血脉

长征——英雄史诗

长江——精神家园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激活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时代价值,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世界级资源禀赋和影响力

高水平的旅游供给能力和治理能力

突出的社会贡献和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共有世界遗产53项,位居全球第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为我们瞄准世界目标,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义

国家文化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世界级的国家文化公园的多方面融合

国家文化公园功能分区

  • 管控保护区

    由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世界文化遗产区及新发现发掘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并衔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等重要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范围),对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设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

  • 主题展示区

    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3种形态。核心展示园由开放参观游览、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国家级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周边区域组成,是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集中展示带以核心展示园为基点,以相应的省、市县级文物资源为分支,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整体保护利用和系统开发提升。特色展示点布局分散但具有特殊文化意义和体验价值,可满足分众化参观游览体验。

  • 文化融合区

    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看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重点利用文物和文化资源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 传统利用区

    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传统生活生产区域,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适当控制生产经营活动,逐步疏导不符合建设规划要求的设施、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