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行业新闻

县域旅游,大变化!“小地方”出圈机会来了!

编辑:说道规划 时间:2024-04-04 21:06:20 阅读: 430 关键词: 县域旅游 全域旅游 旅游度假区

当下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目的地从“大城市”换到“小地方”。有些小县城不仅资源富集、环境优美,且综合配套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县城、乡村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上,已经可以和大城市掰掰手腕了,加上游客对个性化和新鲜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生态等资源丰富的县城便抢到了客源。

县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游客的新入口。
当下越来越多人愿意把目的地从“大城市”换到“小地方”。有些小县城不仅资源富集、环境优美,且综合配套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县城、乡村在商业配套、基础设施上,已经可以和大城市掰掰手腕了,加上游客对个性化和新鲜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生态等资源丰富的县城便抢到了客源。
小县城,一头连着大中城市,一头连着广阔乡村。
前不久《中国文化报》公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

“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中,浙江占32席,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列全国前十的7个浙江强县分别是安吉县(第1名)、长兴县(第3名)、桐乡市(第5名)、象山县(第6名)、德清县(第7名)、淳安县(第9名)、桐庐县(第10名)。安吉县连续5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如果按照人均统计,安吉的咖啡馆密度,已经超过了上海。这个常住人口约59万人的山区小县城,藏着300多家咖啡馆。人们把咖啡馆开到了山、田、湖、瀑、林、矿里,许多乡村咖啡馆的营收超过了一线城市。

位于红庙村的一家咖啡馆,坐落在湛蓝的天然湖水和冷冽的岩石之间,被人们成为“小冰岛”。过去,这里没有任何的旅游资源,只是一个废弃十多年的矿山。经过一个年轻团队的改造,咖啡馆打出了废弃矿山的自然风光特色,一下子变身“网红”打卡地,不到一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最高单日接待量达8000人次,为村里带来600余万元经济收益。


从一个安吉的小乡村,可以看到这些县域旅游百强县的共性——不仅资源富集、环境优美,且综合配套完善、商业氛围浓厚。游客对个性化和新鲜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生态等资源丰富的县城便抢到了客源。

浙江的这份成绩是怎样取得的?

“浙江的全域旅游建设,推动了县域旅游跃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林卫兴认为,县域旅游火爆看似偶然,实则是厚积薄发。

一是起步早,拼速度。

2002年,西湖全域免票;2016年,桐庐召开全国第一个全域旅游现场会。可以说,浙江是全国最早提出全域旅游概念的省份,最初推动这项工作时,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

二是出标准,拼精度。

早在2018年,浙江就发布《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提出通过旅游业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搭框架,拼力度。

用一组数据说话——全省84%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共建有景区城83个,景区镇986个,景区村11531个,A级旅游景区935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9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0家。基本构建了以全省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及景区村、景区镇、景区城的四级空间布局,以“放心景区”创建为抓手,聚焦服务品质提升。


小城旅游为何能走红?

越来越多人把旅行体验交给一个“小地方”,背后逻辑是“性价比”,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性价比”,有限的预算内,小城可获得更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有些小城极具烟火气,在淡季期间甚至三五百就能住五星级酒店,像此次走红的甘肃天水麻辣烫同样也是“好吃不贵”,一串的价格普遍在一两元左右,并且下面这些因素也是支撑小城出圈的基础。
◆ 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好的性价比是标配,而小城特有的“松弛感”,与崛起年轻群体在某些特质上高度契合,他们更懂得追求放松治愈,远离喧嚣,期待好玩、有趣的体验,这些诉求在“下沉式旅游”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 资源禀赋独特:不少县城、乡村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地方民俗丰富且具有特色,更加小众化,能够让人们在出行集中的节假日避开拥挤的人群,获得更好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网路的完善,使得很多三四线城市的通达性大幅提升。
此外,从宏观经济和社会背景来看,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有消费能力、意愿又有闲暇的居民也为旅游消费增长提供了基础。种种因素表明,这些小城正在努力消解大都市消费的虹吸效应,另外也试图借助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创造城市独特的消费场景和需求,激发远超本地辐射范围的消费动能。

然而,县域旅游“被看见”只是第一步。流量,要如何转变为留量?更有趣的县城,才能吸引更丰富的客流。


小城旅游如何出圈
小城旅游的兴起,源于旅游市场从大众化向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也让诸多传统旅游产品难以满足当下游客不断升级的多元化需求,小城旅游如何出圈?
◆ 城市品牌:强化小城独特标签
小城的出圈是标签式的,由点至面,它们往往凭借某一个点在社交平台上突然引爆,继而带动小城的突然火爆,目的性和标签化尤为明确。

城市被具象化为一个个标签,例如去长沙喝茶颜悦色、去重庆吃火锅、去柳州嗦螺蛳粉、去淄博吃烧烤、去天水吃麻辣烫……小城发展要树立差异化发展思路,由粗放式发展转变到精细化,始终紧扣自身特色,着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产品服务体验,形成和强化当地的品牌辨识度,通过加大业态创新、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 文旅产品建设:推进产品和业态创新
一种小吃、一场演唱会、一条街区,都能成为游客“说走就走”的理由。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民俗和传说,这些都是文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市除了要练好内功,持续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好“下沉旅游”区域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更应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制定发展规划,努力推进产品和业态创新,让文旅产品具有更强的社会价值和情感触动能力,给予游客情绪上的满足。
◆ 营销宣传:借舆论“热点”做好持续引流
小城还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新媒体和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小城可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搭建媒体宣传矩阵,让那些隐藏在小地方的美景、美食、民俗等资源得以让更多人看到,当然宣传仅靠官方“王婆卖瓜”也是不行,可以广泛收集游客的视频投稿,从游客的角度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这种真实客观的宣传视频更有吸引力,同时也要学会借舆论“热点”做好持续引流,像年初的哈尔滨,热点话题接连不断,最终让热点成为爆点,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出圈。
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城文旅崛起离不开自有资源禀赋特色的挖掘与放大、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提升、政府扶持,以及企业、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协作,相信在这阵文旅的春风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城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