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区3.8平方公里,项目依托七一村良好的资源禀赋,充分对接国家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融入国际自然教育发展热潮,以现代农业为基底,自然教育为IP,导入国内首创IP属性的自然教育板块,形成农业产业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的七一村模式,按照国家4A级景区与国家农业公园体系双向标准,构建集农旅产业融合·创新自然教育课程研究·创意游学体验·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国内兼具特色IP、大体量、高标准的一站式自然教育大本营与国际自然教育交流大本营。
七一自然学校logo
将叶子、铁锹、书籍、行舟巧妙结合,诠释自然教育的包容、实践、体验及互动性。在自然教育中铁锹象征乡村农具诠释了再自然教育中体验、互动、感知劳动接触自然的快了。将叶脉分解、构成书籍,体现自然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教育环境。走进自然的知识宝库,探索成长与生命的奇迹。
蓝色的天空黄色的书海正航行着,学海无涯苦作舟象征着学习的探索精神,也寓意国际自然学校从此扬帆起航,引领自然研学。
集农业科普、五谷教育、手作体验、田园猎奇等功能于一体的五谷教育空间:
涵盖传统农业、科技农业、未来农业三大板块,在五谷种植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外空间,开展科普教育、种植体验等活动。利用现状民居改建,打造粮食博物馆,室外结合五谷农作物种植,开展研学课程。利用温室大棚打造科技农说场馆,室内作为科技农业的展示科普空间,植入农场海绵、立体种植、温室花园、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开展研学课程。
湿地景观
亲水性、教育性、娱乐性为特色的湿地生态教育场所:
由3座简单的人工岛组成,通过昆虫、湿地鸟类、湿地小动物、湿地花卉、草地等元素共同营造一个湿地生态环境,并巧妙的进行湿地教育。导入昆虫博物馆、飞鸟馆、湿地萌宠馆、荷花温室四个场馆,结合每个场馆进行不同主题研学、手工体验课程;并配套童玩、餐饮、购物、工坊等服务设施。湿地中打造亲水栈道、观景台等全视觉观赏模式;利用湿地花卉、露营草地、昆虫景观雕塑等湿地场景点缀,共同营造一个主题明确的湿地生态教育场所。
露营草地
以建筑博览、非遗体验为特色的建筑民居体验空间:
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非遗展示体验的形式 ,利用现状民居,通过改造来仿制20座风格迥异的民居院落,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同时,让每一个院落承载一种非遗文化,赋予其非遗文化展示空间,增加体验、科普、娱乐、学习功能,这些院落共同形成非遗博览园。既是体验根书艺术、沐川草龙、皮影大戏、刺绣花丝……等非遗技艺的场所;同时也是教育、民宿、演艺、餐饮的多功能空间。
以森林探险、户外拓展、生态保护为特色的森林教育基地:
以森林教育、户外拓展、生态保护为理念,开展教育体验课程与活动。利用林地环境,建设户外拓展项目,在参与探险的过程中,学员们既是体验者,也是设施建设的参与者,在有趣刺激的户外运动中不忘关注并保护、维护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水稻基因库
以亲水性、娱乐性、手工艺为特色的手工研学组团:
天工匠艺,取天工开物之名,沿龙潭溪打造十二个造型各异的水车,每个水车配套一个小型工坊,集中展示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诸如机械水车、农作物灌溉、造纸、纺织、制盐、榨油等。展示以水车为主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发展,感受传统手工业的魅力和农民智慧,开展学习活动。通过体验十二种技艺学习传统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也能通过工具图片的展示、老师的引导,了解生产力的演变历史。
七一村自然学校由7大教育场景作为自然学校IP产品,并设计完善的主题课程与场景体验,每一个场景即一个教育、服务、功能组团;六大教育配套项目作为自然学校板块的强力支撑产品;一大博览中心,构建自然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七一村自然学校通过创意化的设计手法,秉持自然教育大本营的高标准建设要求,针对亲子家庭、研学团体,设计了蜻蜓亲子酒店、亲子餐厅、国际帐篷村等,一站式满足研学旅游需求。